永憲錄卷二(下)
雍正元年秋七月戊寅朔。
令嗣後大計軍政不在八法者。知縣、守備以上。督、撫、提、鎮註明考語。報部察議。
詔留漕二十萬石。貯山東備賑。
令在外降革文武官弁案件完結。許赴都察院彙題親試錄用。
諭修建天津倉廒。遣官差買盛京、江南、江西、湖廣米穀四十萬石。積貯備荒。
以內務府郎中慶元為監察御史。督理淮河關稅三年。
總督漕運張大有疏稱。河漕兩院事煩任重。不能兼攝淮河關稅務。巡撫又相距七百里。難於稽查。請仍差遣。 元。隆科多之弟。以侍衛放郎中。
中元節。命康親王崇安代祭聖祖仁皇帝於安奉享殿。
監察御史于國璧請嚴武生考校統轄。從之。
考試專重騎射。歲科及鄉會試會同武臣考校。不能騎射即給衣頂屬州縣官統轄。繼又令武生於本處營汛隨營以習武事。 按國初仍明制。武生屬清軍同知管束。犯事革責仍歸州縣。
康熙初。改隸儒學。前此倚恃青矜武斷健訟。十居八九。從此稍斂跡矣。
詔褒錄進藏復臺已故官弁。
設臺灣彰化縣。
巡臺御史王叔儆請於諸羅縣北半線地方設縣治。以備稽查彈壓。欽定名曰彰化。其鳳山縣東淡水近木崗傀□二山多生番。另設捕盜同知駐之。
免江西積欠運糧款耗等銀五十萬兩有奇。米六十餘萬石。嗣後例支給在官。
上諭。江西漕糧各州縣先運至省。自省倉上運船。有款耗扒夫修倉鋪墊等費。康熙二十三年。部駁不准支給。行令追還。三十四年。聖祖特諭免追。三十八年。部議又以款耗扒夫等項分晰未清。仍令追還。至今三十餘年。積累增多。究無完解。其悉蠲免。以後仍准支給。
命清理耤田。以虔祀事。
上諭禮部。祭典必貴潔誠。舊有先農耕展祀。且為親耕耤田之所。圍牆內有地一千七百畝。為 戶種植五穀蔬菜。以供祭祀。其餘每年交租銀三百兩。以備修理。俱係太常寺專管。自四十年由內務府供給蔬菜。惟向市井採買。殊非潔淨精誠之意。今仍令太常寺 戶科種。委太常寺少卿滿漢各一員稽察。其餘租銀以備修理圍牆。毋致損壞。庶壇廟潔清。執事恪誠。神祇昭格矣。
先農壇在永定門內神祇壇後。太歲壇之面南側。每年二月擇吉以子時祀。
以旱災詔停徵山東、河南、山西新舊錢糧。
復開纂修明史館。以吏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隆科多、武英殿大學士王頊齡為監修官。署武英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徐元夢、左都御史兼吏部尚書朱軾、禮部尚書張廷玉、署翰林院掌院學士日講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覺羅逢泰為總裁官。
上諭內閣。史書務紀其要。苟非存心忠厚。學問淵通者。未能定得失於一言。垂鑒戒於久遠。有明一代之史。屢經修纂。尚未成書。我聖祖大公至正之心。旌別淑慝。務期允當。惟恐幾微未協。遂失其真。朕思歲月愈久。考據愈難。目今相去明季。將及百年。幸簡編猶在。故老未湮。應令大學士大臣董率其事。慎選儒臣。以任分修。至山林積學。忠厚淵通者。一同召至編輯。庶成信史。昭示無窮。 按明史久而成。康熙四年御史顧如華疏言。順治五年詔修明史。缺少天啟四年七年及崇禎元年以後事。令內外衙門及官民之家。如有開載兩朝事跡者。送入史館。雖有忌諱之語。亦不治其罪。其已入館者。三朝要典同時尚論錄□史、兩朝從信錄、頌天臚筆諸書。紀萬歷以來七十年尚有未備。抑或有關昭代人物事實繁冗者。不無瞻顧。延至乾隆元年始告成。計三百六十卷。大學士張廷玉奉敕刊行。
史書自宋以後皆不成於一二人之手。明史向考取博學鴻詞四十九人分任纂修。各具稿本。後來討論修飾而已。論者為尚書王鴻緒。在眾各著有成勞。詳□條。
令出征官弁應陞之員照例遷轉。
上諭。澤旺阿喇蒲坦用兵已經八年。其出兵之京城八旗、盛京、烏喇、寧古塔、西安右衛等處滿州綠旗官兵應陞之人。若朝中員缺。只將朝內之人挑選。實在勤力官兵陞路反壅滯矣。嗣後與委放之人一體陞轉。
改編修檢討庶吉士以部屬道府州縣官用者百人。
禁六部經承專用紹興人。勒天下衙門吏胥之限。
以各省吏員考取六部經承。天下衙門吏胥多者汰之。
山陰、會稽、蕭山之人專習錢穀刑名之學。盤踞天下大小衙門。相傳已久。積弊漸多。故加以廓清。
秋八月戊申朔。
浙江巡撫李衛題前廣西撫標守備李瑞生百歲。詔加游擊職。食守備全俸。
暹羅歲貢。
朝鮮賀登極。
令湖廣鄉試分南北兩闈。
上諭禮部。湖南士子赴湖北鄉試必經洞庭湖。湖面浩瀚。波濤不測。六七月間風浪尤急。間有覆溺之患。朕心深為惻然。今欲於湖南地方建立試院。每科另簡考官。俾士子就近入場。永無阻隔之虞。於明春即分南北兩闈考試。其取中之數。督撫公議具奏。
議覆。湖廣額中九十九名。湖北中五十名。湖南中四十九名。副榜湖北十名。湖南九名。武舉湖南北各二十五名。
賜刑部尚書勵廷儀御製詩扇。
詩曰。喉舌宣王命。綱維轄眾僚。星辰羅紫極。劍履上青霄。獨坐心常凜。中臺法自昭。書思頻獻納。退食肯逍遙。
賜直隸巡撫加兵部侍郎李維鈞御書清明撫御額。
逮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滿丕。籍沒其家。
上以皇太后崩。丕不舉哀。未請聖安。命廉親王嚴刑審問。查訊其家貲。
禁直省建慶祝聖壽道場。
上諭。聖祖仁皇帝御極六十餘年。至治神功。參與天地。深仁厚澤。超邁古今。四海內外無不食德飲和。淪肌洽髓。臣工黎庶無以致其感激愛戴之誠。故每於萬壽聖節。京師暨直省各建道場。將來必為成例。從事奢靡。稽遲公事。更恐科派屬員。貽累地方。以有用之財。供無益之費。非朕以勤儉勵有位之心也。其宣布中外。盡行停止。
此後慶祝道場演劇等事。十三年皆未舉行。至期天下官員惟望闕行禮而已。
加廣西巡撫孔毓珣總督職任。
上以兩廣相隔窵遠。督臣難以統制。軍務殷煩。授以部銜行總督事。孔毓珣字東美。號環岩。至聖裔。甲子聖祖幸闕里。賜恩貢生。由徐州牧洊陞至今職。九年總督江南河道。卒。弟毓璞字輝山。亦由貢生為揚州守。洊陞至左都御史。雍正十三年中。聖裔之顯者此二人。
禾黍瑞應。群臣表賀。宣付史臣。
五月江南鳳陽等縣獻麥莖兩歧。八月初二日。山東進瑞穀數百株。一本雙穗。禾長丈餘。初六日。內池蓮房並蒂。初八日。進蜀黍二幹。四穗。抽拔丈餘。穗大如帚。粒大如椒。皆為元年嘉祥。
議山西捐賑人員。授秩有差。
候補道員王廷揚捐銀八萬兩。長蘆鹽商王太來捐銀十萬兩。俱以一等議敘。廷揚子鋂授一品廕生。王廷揚澤州人。富甲山右。康熙六十年曾助餉二十萬。自運軍前。太來其懋遷之字號各處有之。乾隆十三年大金川用兵。糧運艱難。日費帑金七萬。米升三兩六錢。今上令其家助餉。只獻銀十萬。查其家產現銀一千七百萬有奇。他物稱是。因令京師山、陝富戶十六家各捐輸軍需。大金川在川南雅州邊外。與雜各番蠻接壤。其地千里。城五百里。碉樓高六十丈。一江萬山環繞。複路最險惡。十四年春大兵臨其境。及降而助餉之家亦獲免。餘詳後卷。
碉樓石垒也。口之缺處。纍石為樓。以捍禦。大者可容千人。叩邊地。天全六番招討司後改為州。州牧所駐亦在碉門。 按烏思藏王居人擠座。纍石巢居。高十餘丈。亦曰碉房也。
刑部右侍郎盧詢請定案件審結限期。
盜案一年。命案六月。欽部件四月。例以到案之日為始。不得咨展限。止許一月。盧詢字舜徒。奉天鑲紅旗人。
巡鹽兩浙監察御史鄂爾泰請除紹興墮民籍。
疏言。墮民為宋罪臣之遺。宋將焦光贊部落以叛宋故。斥曰墮民。勇帽以拘形狀。女不長衫裙。以橫布區其門曰乞戶。雖有產不得充糧里正長。男子則許捕龜賣餅逐利。婦人則伴良家娶。為人髻冠髮穿珠花走市巷。兼就所私。醜穢不堪。與樂戶無二。請照山陝樂籍。一例削除。
部議。捕龜賣餅穿珠作媒。俱係貧民餬口常業。較之樂戶另編籍貫逼勒為娼不同。若行削除。終致失業。應令該撫轉飭屬官。如有豪強倚勢。勒逼凌賤。有傷風化者。嚴行禁止。奉旨參與削除墮民籍。此後多改業。無復往來市巷矣。
己未。上率諸王大臣恭奉冊寶。上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尊諡於梓宮前。詔告天下推恩有差。
詔曰。朕惟國之盛典。報本莫重於尊親。禮之大經。易名實垂於永世。念恩深顧復。必當著以徽稱。惟事極尊崇。爰有資乎顯號。彝章攸在。簡編具存。欽惟皇妣大行仁壽皇太后。端莊恭儉。和惠柔明。仁孝本乎天資。靜專同乎坤載。夙事皇考。懋著壺儀。誕育藐躬。備隆母道。劬勞鞠育。恩殫弱齡。諄復命提。誨因成立。寬仁逮下。厚澤洽於宮庭。謙約持身。盛德孚於禁掖。及朕祇承丕業。繼纘鴻基。每因定省之時。敷切憂勤之儆。慈施中外。化及家邦。方期合萬國之歡心。以永奉慈闈之孝養。夫何遽昇仙馭。莫逮瞻依。感愴方深。啣哀何極。惟借鴻名之典。少伸孺慕之誠。是用稽考諡文。恪遵舊典。祇告天地、宗廟、社稷。於雍正元年八月十二日。率諸王、貝勒、文武臣恭奉冊寶。上尊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。既展追崇之大義。當推教孝之宏仁。所有應行事宜。開列於後。於戲。聖德洪恩。豈揄揚之可盡。隆名渙號。若昭顯於無窮。布告萬方。咸使聞知。
恩詔。軍民婦女年七十以上給布一疋。米五斗。八十以上絹一疋。米一石。九十以上倍之。百歲給與建坊銀兩。
成例。孀婦百歲旌表建坊曰貞壽之門。及乾隆元年。上皇太后崇慶尊號。推恩加九十以上民婦授職榮身。給八品官服。
涇縣民章天安妻吳氏一產三男。
召直隸巡撫李維鈞、督學順天翰林院侍講吳襄於西煖閣。賜御製詩扇。
賜李詩。大家風化起郊圻。鎖鑰賢臣物望歸。簡任夙蒙先帝澤。撫綏應念小民依。柏臺舊績人爭羨。藩翰廉明亘所稀。勉勵清操澄晚節。長懷匪懈佐宵衣。賜吳詩。亭閣虛前席。蓬萊領群仙。文章歸大雅。學術在純全。清涼冰壺月。光分御燭蓮。鴻猷資潤色。雨露玉堂偏。吳襄字七雲。江南青陽人。康熙癸巳進士。十年。拜禮部尚書。卒。
壬戌。省方盛典總裁前經筵講官戶部尚書王鴻緒卒於京師。詔賜祭葬如例。
鴻緒字孝友。號儼齋。江南華亭人。父廣心號農山。順治己丑劉子壯榜進士。官御史。仿宋宰相三環故事。以鴻緒出嗣叔被廊為子。故名度心。舉康熙癸丑一甲二名進士。奏改今名。由翰詹卿貳膺總憲工戶二部尚書致仕。五十二年祝萬壽六旬來京。留纂詩經及省方盛典。卒年七十有九。初為詞臣。即疏參楚中左道朱方旦。其黨悉誅。一時傳其風采。當明索連黨時。亦頗罹物議。而聖祖倚任。得不與索氏之禍。屢總裁明史。將次成書。及上開史冊。進全史紀志表傳三百一十卷。詔留備考定。以成信史。及明史成。其家亦將稿本付之。
方旦號二眉山人。以中道在兩眉之間山根之上。創為邪說。侮世惑民。妻本妖狐。言人休咎如響。湖廣、江、浙官民奉若神仙。郎[即]嗣真人亦拜為師。一日以要壽衣。索真人用天師印。法官用其偽者。即以此譙讓真人。法官某乃書五雷符以印加其上。狐喜得護身。振衣將披。霆擊斃之。從此方旦言事不驗。以致敗。
刑部浙江司主事李五福四世二百餘人同居無異。詔表其門。
五福字恩亭。福建海澄人。康熙己丑進士。奏謝言皆皇上德化所感。天顏有喜。
安藏功。封西安將軍貝子延信為多羅貝勒。餘賜爵進秩有差。
兩路率兵之將軍等給與世襲三等阿達哈哈番。議政大臣給與拜拖拉布勒哈番。副都統奢蘭太給與拖沙拉哈番。護軍校驍騎校給與頭等功牌二面。仍加一級。其年羹堯、延信咨送綠旗有功官員。頭等者照攻取打箭爐加一倍。二等者功加一等。三等者功加二等。其滿洲漢軍綠旗之外委官亦加議敘。上諭。此次建功。因無例可援。以後亦不得引以為例。 按奢蘭太或統領總尉等官之名。俟考。打箭爐。川之口。在雅州榮經治內。近小金川。前為番蠻所踞。攻復之。未詳其時事。
羅卜藏丹金縱兵渡河。外藩親王察罕丹津出奔歸我師。理藩院右侍郎常壽赴賊營曉諭被拘。因分兵犯我鎮海堡、南川、北川及西寧。
羅卜藏丹金令舍吹拉克諾木齊等八人搶掠。未入伊當之郡王鄂爾特尼厄爾拖克拖奈等部皆奔赴我西陲。遂移師渡黃河。欲搶察罕丹金。因遣常壽往諭。反被拘。旋分兵犯西寧、鎮海堡及南北川。常壽尋放還。
乙丑。上舁送孝恭仁皇后梓宮至景陵奉安享殿。
丙寅。上回鑾。
令發外國寄居浙、閩二百餘人回籍安插。
諭鹽商崇節儉以輸國課。
上諭。各省鹽院。國家欲安黎庶。莫先於厚風俗。欲厚風俗。莫大於崇節儉。朕臨御以來。躬行節儉。欲使海內皆敦本尚實。庶康阜登而風俗醇。然奢靡之習莫甚於商人。內實空虛而外事奢侈。衣服屋宇。窮極華麗。飲食器皿。備求工巧。俳優伎樂。醉舞酣歌。宴會嬉遊。殆無虛日。甚至悍僕豪奴。服食起居。同於仕宦。越禮犯分。罔知自檢。各處昏然。淮揚尤甚。使愚民尤而效之。其弊不可勝言。爾等既司鹽政。宜約束商人。省一日之廉費。即可以裕數日之國課。且使小民皆知儆惕。敦尚儉約。於民生亦有裨益。庶不負朕維風振俗之意。若不知悛改。或經訪聞。或督撫參劾。必從重治罪。
賜吏部左侍郎黃叔琳御製詩扇。
詩曰。位正崇班專責重。宏猷著績是隨肩。月卿協志清同水。星署承風直似絃。寮屬共欽寅亮志。朝端仰素絲賢。廟堂考績無偏仕。喉舌何妨位屢遷。
禁私選鄉會闈墨刻窗稿。
凡鄉會墨卷。命禮部翰林院官選擇佳文呈御覽裁定。發順天府、江蘇巡撫。給與歷來情願刊刻發行之人。頒布天下。其舉人進士窗稿。亦送禮部選行。 按此令一再行而弛。
禁提督總兵副將在任置產、解官入籍。
國制。八旗外任文武官員解任。必勒限歸旗。而漢提督總兵等官每有請入籍於所官之地者。故並禁之。
庚午。廣東雷州颶風災。
是日海潮泛溢。盡淹城垣屋宇。損壞田禾人地無算。詔發帑賑濟。粵閩廣多颶風。風四面至也。常以夏秋發。將發時。雞犬鳴吠。宋蘇過賦有云。斷霓飲海而北指。赤雲夾日以南翔。蓋有暈如虹。謂之颶母。必有颶風也。
改雲南麗江土知府為流官。
自明以沐氏世襲麗江軍民府知府。總督高其倬奏。麗江內蔽鶴慶。外控中甸。為藏地官弁往來要道。請改土為流。以沐氏襲通判。並設經歷、訓導。城池、倉庫、監獄、衙署、營汛。 按土司只三年職貢土物於朝。改流官則籍其田地人民財賦輸租稅。凡土府。朝廷設通判。州設吏目。以牽制之。所謂綆縻地也。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州縣多有土司。以治苗彝。流官只牧民與督率土司而已。麗江為藩籬重地。昔人言石門可以絕西域。守鐵橋可以斷吐番。憑金沙江為關塞也。
禁八旗大臣奏事稱奴才。
往例。八旗臣工每奏對皆自稱奴才。相沿已久。上以奴才既稱奴才。而大臣亦稱奴才。甚不合體。禁止之。後惟革職官可以此稱。
通政司右通政錢以塏請嚴虧空追補之法。從之。
疏言。凡虧空官員題參時。一面嚴搜衙署。一面行文原籍官員。封其家產追變。庶不致隱匿寄頓。又言州縣錢糧。命知府及同城官當堂拆封。即起解通報。使不得挪移。皆如議施行。元年。天下大員以現任及前任虧空革職查封家產追審者。湖廣布政使張聖弼、糧儲道許大完、湖南按察使張安世、廣西按察使李繼謨、原直隸巡道宋師曾、江蘇巡撫吳仁禮、江蘇布政使李世仁、江安糧道王舜、前江安糧道李玉堂諸人。未及詳悉。
是時有以無名摺奏者。見之邸抄。必上已准行。附載之。摺言。欽惟我皇上好生如天。刑期無刑。臣前任刑部時。每月旗下以吃酒行兇送家奴者不一。而部內司官不加訊究。據來文發遣。臣查律內凡命案大案免死減等者發口外。吃酒之罪不至於此。重行兇者當有實據。乃不詳審明確。竟離異其夫婦。分拆其子女。與盜賊等同科。似非刑罰之得中也。臣於辦事之暇。不時詢訪。各旗狂倖之奴固多。其主行不端。每窺家人妻女。不便行私者。輒以吃酒行兇。遠遣其夫。其妻女可踞為己有。其奴恐蹈不測。亦隱忍遠去。如此者往往有之。請嗣後須詳審明確。可疑者止鞭枷示懲。果應遣者令其妻女偕行。以免骨肉生離之苦。並可消強暴坫辱之念。奴隸下賤永戴皇仁矣。
查律新例。各旗行止不端之人。欲佔奪家人妻女。蓋以吃酒行兇送部者。不准發遣。交與佐領。將伊妻室子女轉賣身價給主。或係因此奏定例歟。
敕前復臺灣功。加浙閩總督覺羅滿保兵部尚書。給故提督施世驃世襲一等阿達哈哈番。贈殉難總兵歐陽凱太子少保。餘賜爵優卹有差。
上諭。凡官員現在議敘功加之外。再加一等。總督滿保雖有失陷之罪。但一聞事發。即親往廈門。撫慰眾心。遵依皇考指示。七日克復。可加兵部尚書。提督施世驃統領大兵。克復全臺。厥功甚大。給與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。總兵藍廷珍給與三等阿達哈哈番。水師副將許雲失陷臺灣。非關伊罪。奮勇前進。身入陣亡。給與拜拖拉布勒哈哈番。參將羅萬倉、游擊游崇功、孫文元、守備胡忠義、馬定國俱陣亡。給與拖沙拉哈番。總兵歐陽凱追贈太子少保。
世驃六十年八月病卒。已贈太子少保。廷珍用兵時為南澳總兵。六十一年調臺灣。凱字虞臣。福建侯官人。以功加至總兵。
督學山西右贊善彭廷訓題旌高平童生李天良孝行。
明史總裁朱軾薦上海生員葉滋、鄠縣生員王心敬、歸安生員嚴鴻逵任纂修。
鴻逵托病不至。見後。
乙亥。上赴景陵。
秋九月丁丑朔。上奉安聖祖仁皇帝、孝恭仁皇后梓宮於地宮。命隨行諸王大臣易蟒服奉迎神主至京師。
上諭大學士馬齊、松柱、王頊齡、尚書田從典。點主事關係甚重。必取有名望正氣道行學問之人當此職。爾等爵位已至。人品亦好。須潔誠齋戒。誠意所鍾。一若聖祖神靈洋洋如在筆間。方副朕一點孝思。勿得委為故事。
時隨駕大臣九十一員。辦事官八十七員。俱加恩進級有差。
上凈髮回鑾。
己卯。上至京師。
庚辰。上恭奉聖祖仁皇帝暨孝誠、孝昭、孝懿、孝恭四皇后神牌升祔太廟。詔告天下。推恩有差。
詔曰。朕惟禮先報本。孝首尊親。表功德之隆。大禮著乎清廟。原蒸嘗之薦。配食始於閟宮。所以備登祔之儀。洽神人之望。舊章具在。鉅典孔彰。恭惟皇考聖祖仁皇帝。體合乾坤。聲昭日月。開萬年之景運。揚三祖之耿光。和惠慈仁。民物咸樂生遂性。信成節儉。刑政悉內治外修。廣從古未登之版圖。要荒並隸。宏歷代未施之聲教。漸被無垠。循繼述之功。以守成而兼創業。數聖賢之主。實首出而無比倫。惕慮憂勤。六十二載之精神為黎民耗竭。謳歌感慕。萬億兆人之思仰於天地悠長。周百世而不遷。宜九廟以崇享。皇妣孝誠皇后正位璇宮。作配宸極。徽音懋著。淑德素成。皇妣孝昭皇后明哲溫和。懿恭柔順。佐理內治。表樹壺儀。皇妣孝懿皇后純粹夙根。宏恭性蘊。動循禮則。往法前修。慈撫朕躬。恩勤篤摯。皇妣孝恭皇后端仁厚裕。教協柔明。誕育藐躬。命提諄切。隆彰母道。顧復恩深。謙約持身。慈惠撫下。皆流徽於椒掖。各懋德於彤闈。允宜同祀神宮。合登禮室。祇告天地、宗廟、社稷。謹率諸王、貝子、貝勒、文武群臣。於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。恭奉聖祖合天宏運文武濬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神位。孝誠恭肅正惠安和麗天襄聖仁皇后神位。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神位。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神位。孝恭宜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神位。升祔太廟。天象與坤儀同著。父恩與母德俱深。大禮既成。鴻施宜逮。所有事宜開列於後。
是時端門前設更衣帳房。因新製。油氣薰蒸。上怒。飭廉親王及工部侍郎、郎中等官跪太廟前一晝夜。
命禮部左侍郎景日钁知貢舉。固山貝子領禮部事允祹為監臨。太子太傅左都御史兼管吏部尚書朱軾、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廷玉為大總裁。
同考試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王傳、侍講學士張廷璐、江南道監察御史王承烈、山東道監察御史景考祥、廣東道監察御史向日貞、文選司郎中沈近思、會考府員外郎吳隆元、吏部員外郎楊纘緒、吏部主事甘汝來、編修朱一鳳、任蘭枝、文岱、檢討王思訓、德齡、李蘭、胡瀛、孫嘉淦、睪建書。令經堂旁分列簾官十八廳。按欽點先後為坐次。例也。
以戶部尚書田從典為吏部尚書。禮部尚書張廷玉為戶部尚書。仍兼翰林院掌院學士。戶部右侍郎張伯行為禮部尚書。刑部右侍郎盧詢為兵部尚書。大學士不須攝部務。
浙江巡撫李衛報所屬三十二縣二州一衛秋旱災。詔免所在錢糧。加意撫綏災黎。
總督漕運張大有奉詔叩謁景陵。陛辭回任。賜御製詩扇服食。加銜兵部尚書。
御製詩。元庾關國計。輸輓最艱辛。穗秸來千里。膏脂念萬民。無憂任土貢。已得漕川人。可勒功高賞。恩光寵錫頻。張大有字慕莘。陝西郃陽人。甲戌進士。由中書累官兵部右侍郎。至今職。為人誠直。一足微跛。兩朝信用焉。六年。進工部尚書。卒。
福建巡撫黃國材舉故廣東巡撫彭鵬二孫莆田貢生勝坦、廩生勝垣孝廉方正。以年幼不稱旨。
凡孝廉方正引見後。年五十以上者以知州用。五十以下者以知縣用。鵬以舉人在籍。值耿精忠亂。逼降不從。悉去其齒。後為三河令。行取擢工科給事中。與御史郭琇彈劾權要。舉朝憚之。比於海剛峰。天下庸人孺子皆知其名。郭琇。山東即墨人。以庚戌進士為吳江令。行取授御史。甫蒞任。即劾大學士明珠、勒德洪、余國柱結黨。聖祖震怒。二日三相皆罷。國柱即琇中式師也。官至湖廣總督。二人為一代名臣。故並志之。
新建京倉成。命名萬安。
六年後又建儲濟、裕豐二倉。
凡倉廒制。以五間為一座。亦有四間、六間者。每間七樑六搭椽。面闊一丈四尺。進深五丈三尺。山柱高二丈二尺五寸。簷柱高一丈五尺五寸。頂有氣樓。廒底用磚砌漫土鋪木板。廒門牆俱留孔。以洩地氣。每倉約十數門。
祭酒王圖炳請復以恩拔歲副貢生考取八旗教習。
康熙五十年後改教習悉歸舉人進士。部議內廷內務府及八旗需人甚多。故圖炳請八旗仍歸恩拔四項。以宏作人之化。從之。
戶部陳鼓鑄之制。
雲南巡撫楊名時奏。本省開鑄。以銅七分。配倭鉛三分。所鑄色黃亮。用銅一百萬觔。加倭鉛三萬。可得錢一十五萬一千二十串零。臣查搭放兵餉。每千文價銀一兩。以錢一千二為率。留本省錢九萬一千二十串。以四萬串解運鄰省。應請解費以二萬串聽候部議撥發。其銅價每百觔校減價銀九兩二錢。倭鉛每百觔價銀四兩五錢。
部議。雲南礦銅名曰蟹殼銅。從前未稱雲南銅。有鉛氣。與其多費。不如仍照舊例。銅六鉛四配搭。鼓鑄一百萬觔。應設爐四十座。每銅鉛百觔用工料錢一千八百二十文。折耗九觔合算。每鑄錢一千應給工料一百七十五文。其節省之處。該撫酌量節省。將每鑄銅鉛百觔應給工料灰錢數。開具清冊報部送會考府。
省福建巡鹽御史及商人。令州縣官照額徵納課銀。
總督滿保奏。沿海窮民曝晒鹽觔醃魚易米豆度日。官吏但知規例查拿。不顧小民困苦。乞將鹽利歸之窮民。照爐灶徵課之例均攤。各場派佐貳一員監管平買賣。而以興泉道總其事。 按明時福場無巡御。以行鹽無運地。河東無運官。以出有專所場兼之。巡運皆無。
逮護守景陵前總管太監魏珠監禁。籍沒其家。
珠與梁九公等幼侍聖祖。甚蒙寵眷。令護守景陵時。私使人在陵上割草。致與兵卒廝打。總兵范時繹啟奏。拿付三法司會議具奏。魏珠在陵寢牆外砍山砌牆。關係風水。大不敬。應立決。得旨。魏珠侍奉聖祖多年。朕不忍加誅。仍看守。另有發落。內務府封鎖家產人口。
謫督學江西編修徐昂發效力軍前。
致仕禮部左侍郎加尚書職李旭升陛辭歸里。賜御書衡平耆碩額。
辛卯。上御殿受朝。以班行不齊。嚴飭鴻臚、御史等官。
國制。元旦、冬至、萬壽三大朝賀外。每月逢五逢十御中和殿受朝。如前儀。後不悉載。至御門聽政。月數行之。預期請旨。儀已見前。後亦不重載。乾隆二年再定制。御門聽政五日朝期。官員穿補服掛素珠。不必穿朝服。永以為例。
賜吏部右侍郎史貽直御製詩扇。
御製詩。率屬公曹任望崇。位躋卿貳賴和衷。彤墀影躡中台履。玉佩聲含晚殿風。勿憚賢勞親吏職。如將兢業亮天工。公忠不負衣冠選。槐棘均叨雨露同。
督學四川編修方覲請分派訓導於雲陽、巫山、建始、太平、萬縣、屏山、樂至等學。不必屬縣令兼管。
國初因遭流寇之厄。人民凋散。不設學官。餘亦多教職一人。方覲字近雯。江南人。康熙乙丑進士。官至西安布政使。前乙酉聖祖南巡時。沿途胡期恒等獻詩賦。因全傳集蘇州考試。命大學士張玉書、江蘇巡撫宋犖同閱。奉欽定一等汪泰來、錢榮世、丁圖南、吳襄、洪聲以及吳士玉、王圖炳、高一騫、鴻歷、郭元舒、楊潛、楊開沅、田廣運、莊楷、方覲諸人。供奉內廷。後顯達。越四十七年辛未。今上巡幸江浙。獻詩賦者甚眾。擇其尤者於江寧試以蠶月條桑賦。指佞草詩。心學真偽論。欽取六人。皆授中書。太平盛事。特類紀之。
大學士等議奏虧空官員子孫出仕者解任。代賠全完後復職。從之。
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王頊齡年八十有二乞休。上慰留之。
上諭。卿品行端凝。學問淵博。典章政務。經歷最久。自聖祖簡任機務以來。鎮靜和平。實心供職。勤勞夙著。卿係先帝舊臣。藉贊襄以臻上治。其照舊供職。不必以衰老乞休。
准江蘇巡撫京口將軍何天培請開各色捐穀例。以裕積儲。
雲南道監察御史田嘉穀請重經藝取士。以敦實學。章下所司。
嘉穀主試江浙。見佳文多以經藝不稱而黜。請勒為取士令典。使士子知明經為要。
部議科試四書二藝。經書一藝。文全者收錄。庶經旨不致荒疏。臨場乃有佳文。
七年春移於歲校科試則四書經藝各一。增策一道。後更有經解默經諸例。則諸學政相踵請行之。經解以御纂五經為問。對不失旨者。生員優取。童生准入泮。於場前先試焉。
禁非公事擅騎驛馬。
京師賑粥。令五城御史親臨散給。著為例。
年例。自十月朔至明年三月朔。五城各賑饘粥。以濟窮民。茲上恐官員吏役有所侵漁。窮民不能仰霑實惠。故令御史親督之。
天長民姜遇兆百歲。
賜右庶子張照御書瀛海仙班額。
照字得天。江南華亭人。康熙壬辰進士。十年。捐地千畝為義塚。以濟鄉人。蓋蘇松高阜地非數百金不能營一穴。民多水葬。上聞。大見嘉美。擢太常寺卿。拜侍郎。十二年。貴州苗亂。自請督師。因同事意見參差。無功。乾隆元年。經略張廣泗劾之。逮赴京。尋復起用。華亭張氏累世富厚。自丙辰進士集始發科第。至吏部左侍郎。照其猶子。千畝之直不下二萬金。富而不吝。利賴無窮。可謂難矣。
詔拜太保三等公總督川陝兵部尚書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。進爵二等公。以剿羅卜藏丹金。多羅貝勒西安將軍延信復掛平逆將軍印。擢陝西督標中軍副將田峻為涼州總兵。從軍協助。
准恩詔從前殿試違式事故李徽等二十五人再許殿試。
禁官員去任造生祠書院。現在者留為義學。延師授徒。以廣文教。
追封西部外藩貝子丹仲為多羅郡王。
仲前在軍前。累著功勳。總督年羹堯奏請。故加優卹。
開纂修律例館。以左都御史兼吏部尚書朱軾、兵部尚書盧詢、刑部左侍郎阿錫鼐、詹事府正詹事伊都立為總裁官。
大清律成於順治二年。大學士范文程、剛林、祁充格、高銓、洪承疇、甯完我、宋權、刑部尚書吳達海、侍郎提橋、房可壯等奉敕督修詳核。頒行天下。每年附以條例。陝西道監察御史湯之旭請於康熙六十一年以前之例。並會典逐條參互考訂。以垂永久。部議。律例自康熙二十八年十月開館。命大學士張玉書等纂修。至四十六年六月進呈。未蒙頒發。其中新增定例一百一十五條。合一再加參酌。盧、阿去官後。以吏部尚書查郎阿、刑部尚書德明領其事。三年書成。 按原律之文。多仍明代。及後章程大備。其中官職罪名有不合。例日增而律未改。所宜修纂者也。
冬十月丁未朔。
上時享於太廟。
行鄉飲酒禮。命加謹。毋視為具文。
凡京府及直省州縣。每歲正月十五日、十月初一日行鄉飲酒禮於儒學。前一日。執事者於儒學之講堂 【 即明倫堂】 賓居西。唱兩拜訖。唱送賓。以次下堂。分東西行。仍三揖三讓出庠門而退。 #陳設坐次。司正率執事者習禮。是日黎明。執事者宰牲具饌。主席及僚屬司正先詣學。遣人速賓僎以下。比至。執事者先報曰賓至。主席率僚屬出迎於庠門之外以入。主居東。賓居西。三讓三揖而後升堂。東西相向立。贊兩拜。賓坐。執事者又報曰僎至。主席又率僚屬出迎。揖讓升堂拜坐如前。儀賓僎介皆至。既就位。執事者唱。司正揚觶。執事者引司正自西階升詣堂中。北向立。執事者唱。賓僎以下皆字唱揖。司正揖。賓僎以下皆揖。執事者以觶酌酒授司正。司正舉酒曰。恭惟朝廷。率由舊章。敢崇禮讓。舉行鄉飲。非為飲食。凡我長幼。各相勸勉。為臣盡忠。為子盡孝。長幼有序。兄友弟恭。內睦宗族。外和鄉里。無或廢墮。以忝所生。讀畢。執事者唱。司正飲酒。飲畢。以觶授執事者。執事者唱揖。司正揖。賓僎以下皆揖。司正復位。賓僎以下皆坐。唱讀律令。執事者舉律令案於堂之中。引禮引讀律令者詣案前北向立。唱賓僎以下皆立。行揖立如前儀。讀畢。各揖如前儀。復位。執事者唱供饌案。執事者舉饌案於賓前。次僎次介次主。三賓以下各以次舉訖。執事者唱獻賓。主起席北面立。執事者斟酒以授主。主受詣賓前。置於席。稍退。唱兩拜。賓答拜訖。執事者又斟酒以授主。主受爵詣僎前。置於席。交拜如前儀畢。主退復位。執事者唱賓酬酒。賓起。僎從之。執事者斟酒以授賓。賓受爵詣主前。置於席。稍退唱兩拜。賓僎主交拜訖。各就位坐。執事者分左右立。介三賓眾賓之下次斟酒於席訖。執事者唱飲酒。或三行。或五行。供湯。又唱斟酒飲酒供湯三品畢。執事者唱徹饌。候徹饌案訖。唱賓僎以下皆行禮。僎主僚屬居東。賓介三賓
凡鄉飲酒禮。序長幼。論賢良。別奸頑。其坐席間高年有德者居上。高年淳篤者並之。以次序齒而坐。其有違條犯法者不得干於良善之席。違者罪以違制。敢有喧嘩失禮者。揚觶者以禮責之。主、府州縣正官。如無。以佐貳代之。位於東南。大賓以致仕官為之。位於西北。僎賓擇鄉里年高有德者。位於東北。介以次長位於西南。三賓以賓之次者為之。位於賓主僎介之後堂西賓席之西。除賓僎外。眾賓序齒為次列坐。其僚屬則序爵。丞在西南。判在東北。司正以教職為之。主揚觶以罰。贊禮者以老成生員為之。 按禮記鄉飲酒禮云。主人親迎賓及介。而眾賓皆從之。至於大門外。主人拜賓及介。而眾賓自入。介即今之僎。自介以下則隨賓僎入也。故曰皆至。三揖至於階。三讓以賓升。拜至獻酬辭讓之禮煩。及介省矣。故止言賓僎主獻酬交拜。又云賓酬主。主人酬介。介酬眾賓。則介以下亦賓主互相揖讓。故曰以次斟酒於席。介以輔賓。故坐賓西北。坐介西南。僎以輔主人。故主人坐東南。而僎坐於西北。皆合禮文以為儀注。先儒黃幹曰。請賓介。陳器饌。獻賓介。獻僎。旅酬。燕。此六者禮之大節。則介酬眾賓各相揖讓。其所謂旅酬歟。據禮介在僎上。今儀僎在介上。東南西北言方也。非謂側席而坐。近有泥於禮文。皆不正席者。所宜改正。
賞給厄魯特歸順頭目波羅忒達西查普等六人銀幣。
領侍衛內大臣巴澤德卒。
上聞之垂淚。降諭。巴澤德故舊老臣。一生謹重。克盡臣道。照公職料理喪葬。遣莊親王宏裕往奠茶酒。給銀三千兩。其賜卹依福善公例。
輔國公普貴有罪削爵。
賜侍直南書房史貽直、吳士玉、查嗣庭、王圖炳、劉於義御書額。
史曰文昌清望。吳曰望重清班。查曰木天清望。王曰清華品望。劉曰玉堂清要。
會試總裁朱軾、張廷玉進五魁卷請欽定。上嘉其公忠。
康熙乙丑科會試前十名進呈欽定。後每行之。且有一榜俱請欽定。及請上命題者。此後會試及順天鄉試四書三題皆出上裁。今上登極後。凡各省四書題皆考官命下。即請上密封付之。
定例。主司出題四書各分為十段。主司簽掣某段。即於段中擬題。又復簽掣乃定。五經各簾官擬本經題。候主司擇取簽掣。自康熙庚子科闈題禁出冠冕而尚存忌諱。至乾隆甲子科京闈捉獲夾帶。上命此謂一言僨事二句。紂之不善三句。不見諸侯一章三題。此後多擬議所不到矣。
原總河道趙世顯虧空國帑。下刑部獄。籍沒家產。
康熙六十年冬。效力河工聶大禓訐告世顯縱容家人崔三等剋扣沿河工料。侵蝕國帑諸弊。得旨拏問。籍沒家產。賠補不足。遂斃於獄。趙世顯奉天旗人。始為兩淮運使。陞江蘇按察使。皆有賢聲。復巡撫山東。總河張鵬翮內拜戶部尚書。薦為河督。在任十九年。窮奢極欲。廢弛河務。揚州崔大獻其妻於世顯。遂兄弟三人皆同事。各擁巨貲行鹽。篡登仕版。至是皆罹刑獄。家口入旗。人咸快之。 淮關原額銀一十一萬九千八百三十八兩。五十八年。世顯請歸河院管理。而增加銅觔價銀一萬三千三百八十四兩。淮安倉項下銀三萬一千七百四十兩。又代交光祿寺銀三萬兩。交與慶問銀五千兩。並節省銀十五萬兩。盈餘銀三萬兩。合之則三十八萬一千六百六十兩。遂以為例。困商民而累後官。其以虧空罹罪。可為漁利者戒。乾隆十年中再加核減。尚有二十萬一千九百六十兩零。
令直省建忠義、節孝二祠。
直省府州縣置設忠義祠於學宮。節孝祠待擇地營建。京師八旗分左右翼擇地各建二祠。每年春秋二季月祭祀。凡督撫都統舉報依允者。置主入祠。建坊銀兩仍如例給其家。乾隆十四年。江蘇巡撫雅爾哈善因金川用兵。為節省計。請節孝建坊令本家自備。部議。恐貧寒無銀不建。反致埋沒。令於置建祠前豎立石坊。舉報依允者仍給銀另建。餘詳後。
鴻臚寺少卿張應詔病免。
應詔字圖南。湖南五關縣人。以辛酉舉人歷任兩淮運使。陞巡鹽御史。承李、陳、常諸人貪污之後。弊絕風清。一塵不染。故鄉親族來冀贈遺者。一概謝絕。歸而掘其先塋。亦不悔。居家小屋數椽。瘠田半頃而已。其荷兩朝清望之知。洵無忝矣。
停各官捐俸助公。
江西巡撫裴摔度因吉水等處蛟水泛漲。民人被災。議各官捐俸散賑。上命以後遇有公事。即奏請動用正項。俸以養廉。永停捐助。
頒聖祖遺旨。詔錄明太祖後裔以奉享祀。
上諭內閣。聖祖仁皇帝所遺匣中檢得未經發出上諭一道。以明太祖崛起布衣。統一方夏。欲訪其支派一人。量授官職。以奉春秋陳祭。仍世襲之。朕伏讀之下。仰見我聖祖仁皇帝德沛天覆。大度宏仁。遠邁百王。超軼萬古。朕思史記東樓。詩歌白馬。商、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。後世頻多疑忌。以致歷代之君。祭典殄絕。朕仰體聖祖如天之心。遠法隆古推恩之意。謹將聖祖上諭頒發爾等。訪求明太祖支派一人。量授職銜。俾之承襲。以奉春秋祭祀。但恐迄今年代久遠。或有奸徒假冒。致生事端。內閣大學士會同廷臣詳明妥議。以副聖祖仁皇帝仁矜卹之至意。聖祖仁皇帝上諭。諭內閣吏、禮二部。朕於宮中詳覽前史。每見開國之主。必英姿偉略。才識過人。始能創肇丕基。奄有天下。其謨謀經畫。間有詳略不同。未有不期其子孫實克負荷。以傳永久。迨其嗣君習於宴安。墮墜先緒。或縱欲逞志。或委任非人。遂致綱紀廢弛。傾厥宗祀。良可悼歎。明太祖天授智勇。崛起布衣。緯武經文。統一方夏。規模制度。準今酌古。咸當周詳。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。即漢、唐、宋諸君。誠有未及也。及其末業衰頹。災荒疊見。臣工則門戶紛然。盜賊則西北蜂起。京師失守。社稷顛覆。考其嗣主。實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鑑乎。歷數使然。我朝殲逐逆寇。入關定鼎。明代諸陵。特設人員守護。使不湮沒於荒煙蔓草中者。亦已越逾舊典矣。朕三經南巡。皆詣太祖陵園。親身奠祭。更令嚴禁樵牧。歲加葺治。緬維明太祖曠世英雄。超軼往昔。規模典章。我朝尚多徵據。豈可以宗祀淪絕。承守無人。今宜大廓成例。訪其支派一人。量授官職。以奉春秋享薦。仍世襲之。庶可慰明太祖英靈於九原。亦昭朕仁厚矜卹之懷。使天下後世共瞻焉。爾內閣大學士會同吏、禮二部確議具奏。查尋議奏。查鑲白旗朱文元一支。係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桂後。明崇禎時。嗣代簡王監洪承疇軍松山之戰。為太宗文皇帝所獲。其姪文元從在軍。亦被擒。今龍溪尉朱汝健、官學生朱福烈、披甲人朱福等皆文元之子孫。文元於順治年間奏往大同取宗譜。如今正定知府朱之璉一支皆屬代王後。
明崇禎七年。洪承疇受七省三邊總督之命。十一年十二月。改為總督薊遼。十五年二月。出山海關。兵敗降。遂失錦州。松山在錦州城南十八里。承疇字享九。福建晉江人。萬歷丙辰錢士昇榜進士。歸順後入旗。拜大學士。大兵平江南。以經略駐江寧。卒諡文襄。
明代子孫。聖朝絕無誅戮。而真偽莫辨。康熙丁亥、戊子間。江南有一金和尚。挾妖術倡為統首。擁立朱三太子為主云。崇禎帝子永王慈炯。所在兵民潛相搆難。聚眾太湖。聖祖南巡。潛躡乘輿。發炮不鳴。未幾發覺追捕。逆黨悉伏誅。所云朱三太子解京師。年七十餘。朝見賜服御居第。踰日斬於市。必察其奸偽誅之。以息寇源。明詔中奸徒假冒致生事端。或指此也。仰惟本朝聖主至公至大。凡制度典章。多踵前代。論者謂溧陽陳名夏為編修。歸我朝入旗拜執政。有所翼贊。因聖諭多徵據。遂志之。陳名夏字百史。崇禎癸未探花。國亡南歸。馬士英以從李賊捕之急。遂降於我朝。後不合於朝列。為所戕而以病歿告。今子孫籍漢軍。有才名。
設山東兗州總兵。
轄兗州中右兩標及德州、臨清等十四營。從前山東只登州一總兵。統全省。
始命滿洲監察御史杭奕祿、檢討德齡、理藩院郎中平柱、刑部員外郎憲德同為學院。考取八旗翻譯。吏部尚書隆科多、禮部右侍郎登德為監試官。
諭內閣九卿進賢退不肖。各抒忠悃。勿避嫌怨。
賜尚書勵廷儀、侍郎高其佩、王景曾、山西巡撫諾岷御書額。
勵曰矜慎平恕。高曰精明法律。王曰三槐清蔭。諾曰澤潤蒸黎。
鄉試會試迴避舉人及搜拔遺卷得士周龍官、張江等九十人俱賜進士。一同殿試。
是科正榜中額仍照舊一百八十名。此則恩詔加額者。龍官籍江南淮安。江西南城人。有才名。
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督師次西寧。議軍機上聞。上指示方略。假以便宜從事。
上諭。督師年羹堯、侍郎常壽題報征討羅卜藏丹金。令親王剎漢金領兵過黃河八百二十二河州。部將岳兆龍報稱。剎漢金自言抵攩一次。再若不能抵。我也進河州口等因。差人來趙。今羅卜藏丹金顯屬反叛。若□剎漢金。則羅卜藏丹金其勢益強。且級已經差使到漢朕所剎□處。彼此相邀。非會同澤旺阿喇布坦造反。即係去歲軍興之際。應預為詳細籌畫。即今西寧、松潘、甘州等處兵馬。務令整齊精壯。方可出口。且羅卜藏丹金自夏季在藏用兵以來。人困馬乏。現離口外不遠。若不及今剿滅。致使伊等有整備。關係甚大。須詳細籌畫。務在必勝。一面即行。一面具奏。按剎漢丹津。前作察罕丹金。
以天寒命移殿試於兩廡。
上諭。管理禮部事務貝子允祹。今年殿試。天氣已寒。諸貢士若照舊例在丹墀對策。恐硯池冰結。難於書寫。改於太和殿內兩傍對策。傳諭總管太監多置火爐。使諸貢士得盡心作文寫卷。
免陝西長武、西鄉浮額錢糧。
長武原額九千七百五十兩零。西鄉原額銀八千六百六十二兩零。免數俟考。
命武英殿大學士馬齊、文華殿大學士松柱、署武英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徐元夢、吏部尚書田從典、刑部尚書勵廷儀、吏部右侍郎史貽直、兵部右侍郎李紱、內閣學士阿克敦、吳士玉、查嗣庭、詹事府少詹事塞楞額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汝穀為殿試讀卷官。
上諭。國家建官分職。於翰林之選尤為慎重。所以培館閣之材。儲公朝之器也。聖祖仁皇帝加意育才。又纂修各種書籍。故遂選翰林幾至二百人。庶吉士五六十人。朕臨御之初。未有編修之事。誠恐人才置之閒散。故令內閣大學士會同翰林掌院。擇其學問優長字畫端楷。或精於翻譯者。留館辦事。其才具練達可當科道部屬之選。或長於吏治。編檢可為道府。庶吉士可為州縣。分別具奏。其老病者以原官休致。行止不端者革職。今朕特開恩科。人才倍出。揀選庶常。親加考試。至日後散館。仍照此例。以二等分用。茲正屆殿試之時。深知向有擬送策聯營甲第之弊。殊可痛恨。朕所點閱卷官俟俱平日實心委任之人。各宜虛心謹慎。杜絕諸弊。倘仍蹈前轍。必嚴加議處。
辛未。羅卜藏丹金兵困西川之鎮海堡。撫遠大將軍年羹堯擊敗之。次削平莊浪等地截路行劫賊番。優詔褒嘉。
嚴賭博之禁。以絕盜源。
凡犯賭博者。旗人鞭一百。民人責四十板。各枷號兩月。其造牌骰之人。亦照賭博治罪。學智拳勇者罪亦如之。更設立鄉正里長。不時勸諭查察。違者報官究治。從內閣學士吳士玉所請也。復以民皆玩法不悛。七年准立殊。八年定例。初犯枷責。再犯徒。三犯流徙。三犯以後斬。
以工部右侍郎尹泰為左都御史。
以太常寺卿王沛為通政司使。
癸酉。策試天下中式貢士楊炳等及特賜進士張江、復准殿試李徽等二百四十六人於太和殿。
制曰。朕惟致治之道。必忍臣一德。賢才奮興。孝弟申於黨序。仁厚治於四海。然後一道同風。克臻□隆之治。朕荷天庥命。丕承大統。伏惟聖祖仁皇帝。撫御寰區。六十餘年。本至誠以御下。頒聖諭以教民。能使俊人盈廷。民風淳康。朕日夕旱食宵衣。恨恐一事未理。不克丕紹前烈。尚期股肱耳目之司。匡所不逮。易泰卦言。天地交而萬物通。上下交而其志同。謂君推誠以任下。臣□誠以事君。此朝廷之泰也。朕推心置腹。以至誠待下。大小臣工。宜精白一心。昌言無隱。今來能以嘉謀入告。無愧責難之義歟。抑或有依遲瞻顧。不勉以至誠報上者歟。周禮大司徒以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。鄉大夫三年則大比。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於朝。王制州長黨正族師各以歲目考校。故其時人知奮勵克崇實學。今三載賓興。猶行古之道也。朕加意作人。特開恩科。何以使道藝兼修。德行無忝歟。抑司造士之責者。宜倣古歲月考校之制。俾文行並茂歟。百行莫先於孝。大計必主於廉。今欲使家有孝子。國有廉吏。所以化導鼓舞之者。其道安在。至帝王之治。始於家邦。終於四海。今欲使比戶可封。何道臻此。放勳克明俊德。以致黎民於變時雍。周公召公布王化。放二南。意風化始於君。成於臣。漸以摩義。非一手一足之烈歟。夫君明臣良。聯為一體。必能旁招俊乂。連茹彙徵。賢才自然振興也。敦崇孝行。砥礪廉隅。風俗自然醇樸也。爾多士積學有年。必有以抒夙抱而佐朕之新政者。其悉心以對。朕將親覽焉。
凡殿試。以大學士、尚書、侍郎等官十四人充讀卷官。侍讀學士、侍讀、典籍、中書充受卷彌封權掌用印官。殿試前一日。讀卷大學士。學士擬策問數事。奏請欽定。捧回模合成題進呈後。中書繕寫。執事官監看刊刻刷印。次日典籍捧題紙前行。學士隨後。進大和殿。內閣學士捧至東旁黃案正偰。諸進士進午門。至丹墀內兩傍排立。鴻臚寺官先引讀卷執事各官行禮。次引諸貢士行禮畢。學士舉題紙授禮部堂官。分給貢士跪接行禮。各就試案。試畢。讀卷大學士等公同閱定。於傳臚前一日揀選上卷十卷進呈御前。奏讀欽定一甲五名。其二甲以下名次。讀卷官次序奏請欽定。□日批定試卷名次。中書寫成大小金榜三傳摺上。次日典籍捧榜。隨不讀卷學士至乾清門以小榜交內侍進呈。大金榜用寶畢。典籍恭捧前行。學士及執事官隨後。至太和殿。學士捧至黃案上。典籍捧三傳摺子授鴻臚官。候上陞殿。不讀卷大學士或學士捧金榜授禮部堂官。傳臚殿試貢士每人以一擺牙喇供其食飲。且防其弊竇。故執事中有武臣以統率之。見下條。擺牙喇八旗護軍名。
刑部尚書宗室佛格有罪削籍。謫置右衛。以領侍衛內大臣續封一等公阿爾松阿為刑部尚書。
格役圈禁貶所。姪祭酒伊爾登亦同謫右衛。
移湖口關於九江。
兩江總督查弼納覆奏。湖口縣背山面湖。左右兩石。鍾山巉岩尖峙。直插江中。止有鍾山崖下虹橋一港泊船。春冬水涸。不能進港。兩江、閩、楚、川、廣七省之船無由直徑經行。必從梅家洲嘴轉十餘里。牽挽維難。若經暴漲。湖水江流交會於虹橋港口甚為洶湧。少有微風。不免漂溺。三十九年。左都御史王澤弘、請移九江。另於大姑塘設口岸抽分。撫臣馬如龍奏止之。今既移九江。仍於大姑塘設立口岸。庶使江南、江西來往船隻不致漏稅。
甲戌。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遣兵敗羅卜藏丹金之眾於北川之新城。
新城離西寧九十里。游擊馬成輔領兵八百鎮守。賊二千餘同拒後山。圍繞攻擊。成輔奮勇鬥擊。殺傷甚眾。大將軍恐賊協力攻城。因挑選西安、固原兵三千人。令中軍副將王嵩、參將宋可進前往救援。從山後繞出。賊不能敵。殺死厄魯忒百餘人。所獲無算。奪回被擄婦女四十口。此行帶子母共七十位。所向披靡。我軍不損一人。
竊考太宗天聰五年正月。滿洲造紅衣砲。咸鐫其上曰天祐助成大將軍。督造總兵官佟養性額附。監造官游擊丁啟明。備禦被世蔭。鑄匠王大相、竇守位。鐵匠劉計平。意紅衣云者以其無敵也。最大重一千二百餘斤。長七尺七寸。底徑一尺二寸。口徑一尺。膛口三寸七分。鐵子重八斤。用藥四斤。或以銅。或以鐵。亦有用木裹者。每位具車軸以運行。次於紅衣者名法貢。若子母砲尤為較便。則近今外洋所傳。以鐵鑄母砲。長七尺許。於□中留半空以嵌子砲。長尺餘。每母砲有五子。五母為伍則更番不絕聲。行則二人負之而趨。每子母砲一位亦伍人為伍。其三人負之。□架火藥錘鑿以俟更換。 按明永樂中平南交。得交人神機火槍之制。即今之鳥槍。元初攻襄陽用砲。故俗名襄砲。但古用以攻守。今用於戰陣。古用以發石。今用以鉛子。蓋不俟兵刃交接而勝負已分。近更造衝天砲。可及四十里。又有九接砲、劈山砲等名。制益精焉。
丙子。上萬壽。不御殿。百官表賀。
禮部奏。是日鹵簿大駕全設。上升太和殿座。和碩親王以下文武各大臣官員進表行慶賀禮畢。將諸王所進桌張羊隻大設筵宴。奉旨不御殿。照例進表。停止筵宴。上誕降干支為戊午、甲子、丁酉、辛卯。章皇帝亦生於前乙亥年月晦日。干支為乙亥、己卯、辛巳、庚寅。或云今上誕降於辛卯八月十三日。干支亦合卯、酉、子、午。如世宗。俟考。
冬十有一月丁丑朔。
賜殿試中式貢士于振、戴瀚、楊炳進士及第。張廷珩等出身有差。
。堂官每員一席。監察御史、受卷彌封收掌用印巡綽官檢供給鳴贊官二員一席。護軍校每三名一席。二甲三名進士每名一席。餘二名一席。有上席中席之別。凡筵席用牛肉、羊肉、鵝、雞、鴨、醃魚、饅首、包子、齋餅、夾皮餅、酥餅、全餅、白餅、芝麻餅、米糕、鮮蔬、乾果之□。或二十色、十六色、十四色、十二色。皆不貴異物。酒分幾種。有乳酒、燒酒、黃酒之分。滿席則□以 餅 子為案差。其行禮儀注則未詳。 %禮部奏。往例殿試畢關日。詣卷待制唱名畢。捧黃榜於長安門外張掛。順天府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。間日。賜恩榮宴於禮部。間日。賜狀元六品頂煖帽披領朝衣帶靴等物。賜進士銀十兩。次日。狀元率諸進士午門前上表謝恩。間日。狀元率諸進士詣先師廟行禮。上以賜銀不合體。諸進士各賜表禮一端。三鼎甲及傳臚俱令侍直南書房。 按會典傳臚之制。是日。禮部同鴻臚寺官設黃榜案於太和殿以東旁。又設黃案於丹陛正中。鳴贊官東西各四員引諸進士入左右掖門至丹墀內。□齊集群官下兩旁排立。鳴贊官於執麾處每邊各二員對立。上陞殿。引讀卷執事各官行禮畢。次引諸進士分翼排立。鳴贊官贊有制。贊跪。諸進士跪。臚鴻寺官設三傳。滿漢鳴贊官各三員俱立東旁西向宣制畢。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唱書一甲一名某。鴻臚寺官引狀元向前跪。唱一甲二名某。引榜眼向前跪。唱一甲三名某。引探花向前跪。唱二甲第四名某等若干名。三甲第一名某等若干名。各各向前跪。唱畢。鳴贊官贊行禮畢各退立□班。鳴贊官贊舉榜。狀元率諸進士隨榜出。榜發。禮部給三鼎甲泥金報。用大紅紵緞長二尺許。中書及第名次。旁列一甲姓名。恩榮宴賜三鼎甲銀爵各一。內篆書恩榮欽賜。外鐫一甲幾名。姓皆烏銀塗之。隨宴內大臣、讀卷大臣、監試官、護軍參領、鑾儀
午門頒賞。諸進士分翼排立跪領。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退。狀元上表謝恩。禮部、鴻臚寺官設表黃案於午門前正中。狀元捧表跪置案上。行三叩頭禮退。鳴贊官贊。狀元率諸進士行三跪九叩頭禮畢。禮部、鴻臚寺官捧表送進內閣。
釋菜釋褐之禮。是日。狀元率諸進士至集賢門外下馬。入持敬門東角門至先師殿前。道贊贊排班。班齊贊就位。行謁見禮。□□狀元行釋禮引贊贊詣盥洗所。再詣酒尊所。司尊者舉幕酌酒授狀元。詣先師神位前三獻爵。俯伏興。次詣四配神位前獻爵如前儀。道贊贊行分獻禮。引贊引一甲二名、三名分詣十壇神位前。又引二甲一名、三甲一名分詣兩廡神位前。獻爵如前儀畢。引贊贊復位。道贊贊共行禮如謁見畢。由西角門外釋褐畢。候祭酒、司業升堂。狀元率諸進士由東角門入至階下序立。曾入監者升露臺四拜起立臺西。未入監者露臺下兩拜。祭酒、司業皆坐□□□□畢。二甲一名由堂東門入。執事者設食案於座前兩廂官下座南面立。二甲三人北面立。執事者為三簪花斟酒。三人向兩廂官揖。飲酒三爵出。兩廂官送至堂門之內。諸進士由堂西門入。廳堂官接待簪花飲酒如前儀畢。廳堂官送出堂門外禮畢。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 振字鶴泉。江南金縣人。尋督學湖北永會。恩詔廣額款項。
增武童入學數。降職歸。再舉博學回翰林至學士。瀚號雷村。江南上元人。本徹蘇同姓某工畫鴝鵒。侍上藩邸瀚依附為姪。得進身。鄉會皆經元。乙卯至順天鄉試。解元許秉智以書吏子通賄得元。且闈中聞上升遐。飲酒笑語如常時。有對句。顧司空顧人情不顧臉面。戴學士戴關節不戴眼睛。顧謂正主考工部侍郎顧鎮也。祖監試上聞。今上登極。詔從典解元革除。祖、鎮免官。瀚罪杖從。炳號目州。湖廣鐘祥人。廷珩字相臣。大學士廷玉弟。皆未久卒。
乾隆乙丑狀元錢維城。號稼朝。江南武進人。年少恃才不羈。善次留會場前旅館。居一日。尚書公訥親過而歎賞之。遂相結納。廷對讀卷。力主占首選。而妻兄莊存與號方岡。因是居榜眼。兩家比屋而處。鄉人共相嘖嘖。遇合之奇更過於瀚。聞之毘陵人云。
副都統祁爾薩條奏喜喪儀制。以杜奢侈。
內一條款。滿洲蒙古遇有喪事。親友饋粥茶弔慰。風俗日下。至有多□羊。大設盛饌送飯者。競相效法。過於奢靡。無所止極。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上覽卷。降諭旨。昔廉親王允禩。值伊母妃之事。欲沽取孝名。百日猶令人扶掖匍匐而行。於定例外加行祭禮。每祭焚珍珠金銀器血等物。蕩盡產業。及事畢全然無恙。愈見體肥。彼時曉事者以會同送飯為名。大設筵宴。允禮等亦曾會朕與允禩送飯。廉親王如此詭詐。無知者反以為孝。迨皇考洞鑒切責之。朕當皇考、皇妣大事。惟隨皇考大喪禮制而行。不欲虛邀名譽。前諭爾大臣議喪儀禮定例具奏。今已十月。尚未奏聞。
各部各旗大臣會同議奏。如有不可行之處。將旨撤回。 按廉親王奏遷府。上以妃阿母年高為言。四年有罪發審。母妃亦至宗人府。則現在就養之妃非其本生。
禮言不飲酒。不食肉。不宿內。為居喪之實。近漢人居父母喪。纔□□即變易服色以更宴令。飲酒止磁其盃。食肉止木其箸。宿□器皿忌娘以為服喪云爾。此官禮者見之而蹴然也。
考選新進士五十五名為庶吉士。
沈淑、焦祈年、李桐、沈師孟、周學健。吳釗、陶正中、胡蛟齡、鄒光濤、陳齊實、張廷琭、許焞、馬金門、繆曰豈、松壽、尹繼善、李微臨、李端、戴水椿、何玉梁、嚴民法、沈榮仁、朱仕遇、胡香山、張考、劉吳龍、高山、徐以升、盧生薰、顏希聖、張江、吳大受、沈大豪、范咸、顧海、陳弘謀、劉敬與、張來求、保良、王喬林、張若油、楊臚賜、□可登、□□□□□□□、李徽、沈懋華、哈爾欽、博履青、黃元鐸、陶士俊、昌齡、黃□模、□□帥念祖、□□ 張廷珩榜下先後檢討故不在其列。
往例選庶吉士。吏部移咨翰林院。本院題請日期。至期用黃摺書諸士年齒籍貫。鈐本院印。設御案上。上陞座。滿漢大臣、掌院學士分列御座兩旁。滿漢讀講學士引諸進士每十人一班以次入見。宣姓名籍貫履歷。候上欽點。或大臣從旁薦揚。選中者立御座右。餘各以次退。選畢。二甲三名亦引見退。次日本院以選中進士並一甲進士籍□鄉會試殿試所習本經開列進呈。分別讀滿漢書。具本啟奏。覆加考試。上新制也。頃再定考試。錄□後復用保舉。
館選亦猶薦揚故事而重其責於保舉者。既考庶吉士後。以部屬州縣逐班分考。不入選者以科分。□□者以教職用。周學健字力堂。江西新建人。闈中文不愜意。預有鬼物告以鄉場必獲雋。且連翩登翰。批房官閱其文。□之窗外。哭聲□聞。再置。哭不已。遂憑其身。周分校者約共至之主司。聽其棄取。副主考御史何世閱竟。就正於正主考編修任蘭枝。時方起沐。夜夢其三子中解元。而三子不應試。適此卷編男三號。一見決為第一。會試文魁其經。殿試賜二甲六名。□符其兆。乾隆十三年總督河南。孝賢皇后之喪。□□□□□署蘇撫安寧劾之。逮赴京。又以營私請托。以撫□□發其跡。籍沒賜自盡。母以驚恐瘋顛。諸子□者皆坐罪。豈□□□□而已以不善承□愚弄之以□□即偶然矣。曾督福建。所刊試卷向□編□□□□□盡畦町欲駕一切。識者知非載道器矣。
張廷珩、廷琭若大學士廷玉之弟姪。是科鄉會御試迴避官生張氏各三□三人。 【 順天鄉試六朱張六若之。】 廷玉子幼。至癸丑。長子若靄方成進士。殿試欽定作探花。上表辭讓。改二甲傳臚。官至九□。先廷玉去位。王步青字漢階。江南金縣人。□□□□有文名。為人奔競夤緣。招搖植利。康熙甲午。以萬□太平節中式館選。後未幾罷歸。今上時河□尹會一疏薦亦不允。天監其為人矣。廷榜何玉梁、沈文豪文章學問足稱翹楚。而官不顯。
賜兵部右侍郎牛鈕御書勤勞宣力額。以旌永定治河功。
鈕字天義。滿洲正白旗人。當聖祖時以郎中督理熱河、密雲等城工。凡曾任學政者派往捐修。鈕甚作□□□□□三年久罷。
申學校考課及設立社學之令。
社學之制創於明洪武八年。得古人家塾黨庠□序之義。一邑十社。延師□以教鄉之子弟。今之義學多設於城而不設於鄉。國初有社生。取諸童生之次者考校列三等。得為生員。否則免府縣試應考。此學政條例。童生五等降社生也。康熙二十五年停後亦未及復。
前貴州巡撫劉蔭樞卒。
蔭樞字春南。陝西韓城人。丙辰進士。為巡撫時。傳聞聖祖親征澤旺阿拉蒲坦。上章諫阻。謫發軍前。□□□□命往鄂爾適圖程地。六十一年十月詔復官致仕。敕諫阻西征詔。則內閣學士長壽忤旨廷杖死。蔭樞其繼者。聖祖亦不復行矣。
江西新城民徐時祥、江南東流民江益賢百歲。
工科給事中赫碩色請禁私製通書。
通書起自康熙五十年間。徽州治堪輿□編次一年宜忌。以時憲書為君而雜以選擇條款。□□□□民間尚之。禁革後定例。各藩司頒發時憲書。分給各屬。教之民間。以所□□刷刊紙張錢糧。乾隆初於時憲書上下□印宜忌星辰。亦通書之故智。私加之特不另刊。或兼林選擇書也。選擇書見前頒時憲條。
令都察院兼轄六科。
吏、戶、工三科掌印給事中崔致遠、王澍、康五端奏。六科自唐、宋以來俱在午門辦事。轉察□部院事。□□現在稽查都察院事。不便令其兼轄。不報。尋調三人為員外郎。王澍字若靈。江南金縣人。康熙壬辰進士。書法冠一時。真草隸篆皆□成一家。而篆體鐵線。尤稱神妙。未幾假歸以終。
嗣衍聖公孔毓圻來朝。以老病陳情。
禮部尚書覺羅蘇庫罷。以軍前尚書塞爾圖為禮部尚書。仍在軍前。
上以忌日欲親謁景陵。康親王安等援引古禮。請遣王代祭。各賜肉一方。命大學士松柱等二十三人前往陪禮。
疏言。謁陵之禮。始於東漢。以至唐開元。宋史禮志會典所載聖帝謁陵之儀皆聞□於春正月一行之。又唐貞觀以四季月生日忌日遣使詣陵。宋景德時議忌辰之禮。□準唐貞觀故事。遣使致祭。後遵為典制。明代忌日則祭於奉先殿。詳考歷代□□□□□。況皇上至仁大孝。二歲之中已兩至山陵。而冬至日按聖祖仁皇帝配天大禮。禮六君子之齊。專致其精明之德也。此十一月中旬。正皇上靜養身心之時。不得更有悲傷之事以感動天懷。宋胡寅云。山陵之禮。至於大葬則送終事畢。若孝思不忘。宜專誠於廟享。此聖人制禮之精意也。伏乞俯將□□於諸王內命一人恭代陪祀之官。各部院派三分之一隨往。□□□之心皆安矣。
凡謁陵。上至陵。禮部、鴻臚寺官立於五洞橋。引隨駕王以下各官至橋北下馬。上至下馬牌下馬。禮部、鴻臚寺官引以下各官隨駕行至陵寢門外向上排立。上至門內祭臺石邊行謁見禮。禮部、鴻臚寺官立門外。引王以下各官隨行禮畢。王以下各官兩旁排立。上奠酒。王以下各官在立處跪。亦奠。跪奠畢。立。舉奉畢。隨上出至祭□。禮部、鴻臚寺官立五洞橋。引王以下各官下馬。至隆恩門外齊集。上至下馬牌下馬。至隆恩殿。諸王隨行至殿東西階上相向立。各官階下排立。上就拜褥立。王以下各官就位向上排立。上跪上香。王以下各官亦隨跪上香畢。上返立原位。贊行禮。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。祝帛送□□。上出。守陵官員於廂房牆下排立。候上過跪送。駕至跪迎同。
戊子。至聖六十七 【 一作八】 代孫太子少師嗣衍聖公孔毓圻卒於京師。賜諡恭愨。以長子傳鐸襲。
公字翼宸。號鐘在。嗣爵五十餘年。因上追封五代。謝恩來京。卒年六十七。上命大臣賜奠茶酒。三品以上漢堂官往弔祭。行人護喪歸葬。孔子後裔。在周皆承殷後為宋公。漢高祖時封八世孫騰為奉嗣君。□□後封褒城侯。元帝時。霸封關內侯。光武時。楷封褒亭侯。魏文帝時。羨封宗聖侯。繼之震封奉聖亭侯。劉宋封鮮崇聖侯。北齊封染鄒國公。隋封英哲奉聖侯。唐封德倫褒聖侯。後改封璉之文宣公後。改封聖佑衍聖公。以至□□唐以嗣公昭儉兼曲阜令。□□□□宋□宗時公延世、太宗時公元楷如之。洪武七年以元楷孫克仲為縣令。後別子承襲至於今。
國制。衍聖公長子襲封。次子襲五經博士。□□□□祀事□□襲太常寺博士。主聖澤書院祀事。尼山書院學錄由公咨送弟姪題補。曲阜知縣、四氏學學錄、洙泗書院學錄由孔氏生員題補。
己丑。聖祖仁皇帝忌日。上躬祭壽皇殿。賦詩志哀。
寢門不再侍慈顏。暌隔傷懷赴暑寒。思慕情殷勞夢寐。凡筵頻祭痛汍瀾。歲時每□推遷易。恩德難酬高厚祿。付托獨□□□□。命提莫望益悲酸。天心此日猶能復。聖範無時更奉歡。瞻對御容風木慘。何禁哀涕欲摧肝。 按供奉先帝神牌太廟奉先殿外。壽皇殿之主仍供奉。蓋既□之後作新主祔於皇祖之廟。其冬至□□故古禮若是也。
考試辛丑科散館庶吉士。留館授職者二十一人。
成例。庶吉士在館教習三年。俟下科欽點庶吉士到館。則滿漢教習學士題詩考試散館。至期。滿漢教習學士開列庶吉士名單分班引見畢。同赴體仁閣下候考。鴻臚寺官引庶吉士等行三跪九叩頭禮。吏部官散卷。內閣滿漢學士捧題紙分授滿漢教習學士。隨分授庶吉士等。試畢。吏部官收卷。教習學士本日轉奏候欽定名次。二甲授編修。三甲授檢討。其不留館者分別以科道部屬州縣等官用。二甲三甲亦同引見考試。是科庶吉士六十二人。後多顯達。三鼎甲皆御選。會元□□一甲後亦不振。事見前。庶吉士非官也。散館乃授七品職。
今儼然稱府。國制。王公方稱府。後三品以上官偕用之。康熙中□□鼎甲而祖曾官侍郎者仍□舊稱。同官效尤。志其所自□蔓遂□庶常近見學使桐城張廷璐官二品。其父兄兩世宰輔。所列文稿稱本衙藏板。足以正世之非矣。按衙。建牙也。唐藩鎮方建牙。今人以習見而轉以為異。可□可恥焉。
以敗賊功。給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內貂一千二百張。內緞百端。庫緞千疋。分獎有績官將。
詔修太學。以偏親詣釋奠。
上諭禮部。孔子道冠古今。為萬世師表。薄海內外。無不俎豆尊崇。國學乃四方表率。其制尤重。聖祖仁皇帝親臨雍釋奠。典禮攸隆。朕纘承大統。景仰先型。羹牆如見。念國學為辟雍造士之地。聖教四禮。莫先於此。恐歷歲既久。有應加修葺之處。爾部會同工部詳加閱視。凡文廟殿宇廊廡及講堂學舍。務須整理周備。俾廟貌聿新。以伸景慕。朕將親詣焉。
又降諭禮部堂。臨雍大典。所以尊重道為教化之本。朕覽史冊所載。多稱幸學。相沿未改。此臣下尊君之詞。朕心有所未安。凡一應奏章記注。俱改幸為詣。 按順治九年、康熙八年皆詣學釋奠。推恩有差。學舍明初制有六。曰正義、崇志、廣業、修道、誠心、率性。第監生之等次以次升堂肄業。升率性者方為積分。一季三試。每試文理俱優與一分。理優文劣與半分。歲內積至八分者與出身。後此制不用。而六堂至今仍之。太學在安定門內學前街內。成吳與江寧同名。自前朝也。
內閣奏南郊御殿典禮。
疏言。查禮儀云。冬至之日崇祀明堂。靈臺大赦。百官稱慶。此冬至配天行慶之明文也。自晉至唐宋。歷代皆隆其儀。宋仁宗皇佑二年以大慶殿為明堂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大慶禮成。百官奉天殿朝賀。我朝會典載冬至日南郊禮成。次日御殿。百官進賀表。再查順治五年冬至奉太祖高皇帝配天。及進上四祖號禮成。次日御殿。諸王群臣表賀。是日頒詔大赦天下。又十四年冬至奉太宗文皇帝配天禮成。次日御殿。諸王臣上表慶賀。是日頒詔大赦天下。康熙六年冬至奉世祖章皇帝配天禮成。次日御殿。諸王大臣上表慶賀。是日頒詔大赦天下。此我朝之典制也。今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奉聖祖仁皇帝配天大祀禮成。當皇上頒□之□正。萬象繼新。百禮伊始。按歷代元年禮。凡郊廟宋朝朝舍行禮用樂。我皇上孝思□□不忍即行慶賀之禮。臣等伏思先王制禮。原以節情。準今酌古。典禮宜舉。懇祈皇上俯允禮臣所請。三十六日御太和殿。諸王群臣上表行禮。頒聖祖仁皇帝配天恩詔。誠於典禮符楊。謹奏。奉旨。諸臣酌古準今。詳查典禮具奏。今亦難從。但朕中心亦甚不安。其允所請行。 按順治五年追上皇始祖澤王曰肇祖元皇帝。皇高高祖慶王曰興祖直皇帝。皇高祖昌王曰景祖翼皇帝。皇曾祖福王曰顯祖宣皇帝尊號。
四郊之制。建圜丘於南郊。其北為皇穹宇。建方丘於北郊。其南為皇佑室。作朝日壇於東郊。作夕月壇於西郊。從祀南郊者□明□明各一壇。恆星五曜各一壇。電雷風雨各一壇。五鎮興隆業昌瑞□□為一壇。四海四瀆為二壇。丘在正陽門外。其制□□南面。一面徑五丈九尺。高九尺。二□面徑九丈。高八尺一寸。三□面徑十二丈。高八尺一寸。□□磚用一九七五陽數。周圍欄板柱子皆青色琉璃。四出陛各九級。白石為之。內壝圍牆九十七丈七尺五寸。高八尺一寸。厚二尺七寸五分。欞星石門四面。各三。外壝方牆二百四丈八尺五寸。高九尺一寸。厚一尺七寸。欞星門如前。壇之東有神庫、神廚、祭器庫、宰牲亭。壇之西有神樂觀、犧牲所、鑾駕庫。外圍弓牆為四門。南曰昭亭。東曰□□。西曰廣利。北曰咸貞。壇北為皇穹宇。制□□天環轉八柱□□重簷覆以青□□。中安寶頂。東西南三出陛。各十四級。檻牆欄柱皆用青色琉璃。左右兩廡各五間。亦覆青瓦。四周圍牆前設門三。再北為大享殿。以□為制。周□十二柱。內柱亦十有二。□□□□□龍井柱四□頂三層。上覆青瓦。中覆黃瓦。下覆綠瓦。四□方牆前為大享門。東西北各有門。又有圓牆為門。□南即大享北門。東西各有門。中為皇乾殿。□門上覆青瓦。下繞石欄。牆之東有神庫、神廚、宰牲亭。西南為齋宮。
內閣請增大計吏員卓異。以示鼓勵。
往例。卓異止道府方面、有司、佐貳、教官。今於州同、縣丞外。增吏目、典史、巡檢、驛閘等官。方面印文面方也。司府者是。州縣則曰有司。又有首領官者。為吏役之首領。即吏目、典史也。
朝鮮來臨孝恭仁皇后喪。
令各省揀選舉人分別錄用。定為制。
吏部奏。各省舉人已經揀選未經截取者。於明年鄉試後。督撫會同主考驗看。分別造冊報部。以□知縣教職分選。例三年一行。
辛丑。冬至。上祀天於圜丘。尊聖祖仁皇帝以配天。
圜制三成。上帝與配帝神位在第一成。皆青幄。上帝南向。配帝西東向。日月星辰神牌在第二成。西東向。上之拜禮在第二成。每逢奠獻則陞壇。其玉帛禮同祈穀。□□則諸臣分獻。祭以子時。遣官恭代在三成階下行禮。出入升降皆由西廡。飲福□非禮。祝文云。維年月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皇天上帝四時。維冬至六氣資始。敬遵典禮。謹率臣僚。以玉帛犧齋粢盛庶品。備此煙燎。祇祀於上帝。奉某祖皇帝配饗。共用樂舞生二百五十九名。服皆青緞。餘同祈穀。
凡作樂。樂生奏樂於堂下。舞生按字升降俯仰舞於堂下。會典繪圖以為節。樂章四言十句。高八句。□皆□推本朝皆名平□日月獨□郊廟大祭。前代帝皇王多遣官行禮。偶一身親。史冊紀為上無不身親。今上遵為成憲。可謂遠邁歷朝矣。
壬寅。上御太和殿受朝賀。頒詔恩赦天下。
成例。是日親王以下文武官員以上於皇上前進表行慶賀禮畢。嗣貴妃率妃、嬪、公主、王妃以下內大臣、都統、大學士、尚書、精奇尼哈番妻以上赴皇后宮行禮畢。嗣公主、王妃以下精奇尼哈番妻以上於貴妃、妃、嬪、前行禮。元旦同。
賜會試中式武舉白金。
各銀四兩。以置備衣馬之資。仍命兵部殿試。天寒於巳時考試。預備茶、餑餑、牛乳、燒酒賞給之。
禁塘報、小抄、晚帖。違者以詐傳詔旨論罪。
皇上出入起居口傳諭旨賞賜□對之處。有者探問附訪塘謂之小抄。左都御史尹泰以恐有添造。請禁之。此後惟諭旨奏疏而已。
內閣侍讀學士拖沙喇哈番殷查納病免。
查納滿洲人。康熙十九年。以頭等侍衛隨征吳三桂。及平定雲南。授拖沙喇哈番。後喀爾喀公漢都叛。往鄂羅撕。奉命追都被擒。至鄂羅撕放回。□雪五日夜至邊界。又敕旨與葛爾丹。被搶奪。削職。五十一年。遣往禿爾虎特圖。五年始返京。授今官。至十八年。又充使臣往澤旺阿喇蒲坦。復命後年已六十五。抱病乞休。上念力多年。准以拖沙喇哈番世襲。鄂羅撕即倭羅斯。
冬十有二月丙午朔。
賜兩江總督查弼納御書清慎和平額。
福建巡撫黃國材請寄可省之奏章毋瀆聖聰。上切責之。
疏言。知縣以下佐貳官員遇有事故應斥革者。流犯脫逃與承審命盜遲延地方官應議處者。皆請准咨部彙題。斬絞已結各犯病故。管獄官請只咨部查考。至所犯軍統罪亦請咨刑部完結。
福建巡撫黃國材題旌童生林勝□□何蘭官□□殉節。
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請明年大舉會剿羅卜藏丹金。以四川提督岳鍾琪、西寧總兵黃喜林、興漢總兵武正安統領官兵五路出塞。
徐州民李春雷百歲。
令裁府州縣佐貳冗員。
。%選武進士為侍
狀元李琰授一等侍衛。榜眼畢應、探花施景範授二等侍衛。二甲劉問政等十三人授三等侍衛。三甲記名三十六人俱賜翎。
成例。漢侍衛一等帶孔雀翎。二等帶花翎。三等藍翎。凡一二甲及三甲前俱□侍衛三年分□。
花翎鵬羽也。藍翎染鵬羽為藍。近有用孔雀翎染者。
內本載武科因恩□紀之傳臚。賜狀元銅盔甲鞍馬一副。宴名□武。餘同文場。
國子監請令衍聖公四氏後裔暨天下監生馳赴京臨雍。
疏言。至期必落落多中。布滿□□。以襄大禮。規矩禮儀務期爛熟。通行直省。監生除年過六十、不滿十六及有老親患重病者。俱馳赴監。演習禮儀。
丁卯。午刻上御太和殿。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。詔告天下。恩赦有差。封年氏為貴妃。李氏為齊妃。錢氏為熹妃。宋氏為裕嬪。耿氏為懋嬪。
詔曰。朕惟乾施坤成。迺布和於四序。日明月麗。並臨照於萬方。□王者建邦。必正宮庭之位。聖人作則。首隆冊命之文。所以理人倫。輔修內治也。朕丕纘鴻基。厥成大業。前奉皇妣孝恭仁皇后諭旨。以嫡妃那拉氏誕秀高門。□□華冑。淑恭中度。懿範性成。孝敬盡於晨昏。承顏養志。柔嘉著於宮壺。惠下肅躬。令德克全。徽章允稱。宜冊立為皇后。洎慈闈□□。典禮久稽。而宗紀聿嚴。正名斯亟。茲□遵慈訓。載考芳儀。祇告天地、宗朝、社稷。於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冊立那拉氏為皇后。保承先於□□。式正號於長秋。大禮既成。湛□應溥。所有事宜開列於後云云。於戲。祉貽□室。宏昭式穀之原。福備椒庭。廣錫敷恩之典。布告天下。咸使聞知。
凡立后前期一日。遣官各一員祭告天地、宗廟、社稷。上親祭奉先殿。是日。禮部、鴻臚寺官設節案一於太和正殿中。冊案一於節案之左。寶案一於節案之右。設綵亭二於內閣。鑾儀衛陳皇上鹵簿儀仗大駕。教□司設樂如朝儀。內監設節案一於皇后宮內之正中。設冊寶案於節案之左右。設香案於節案之前。陳皇后儀仗車輅於宮門前。王以下文武各官俱朝服齊集如朝儀。內閣、禮部堂官捧節冊寶於綵亭內。校尉舉亭。以次入太和門丹墀內。內閣、禮部堂官捧取節冊寶由中階入太和殿內。置各案上。正副司臣及執事各官於丹墀內東班西向立。欽天監堂官率本監科官二員候佔於乾清門。報吉時。禮部堂官奏請皇上陞殿。上俱禮服御太和殿。鳴鐘鼓作中和韶樂。閱冊寶畢。陞座樂止。□□□官贊鳴鞭如朝儀。鴻臚寺官引正副使及執事官就拜位立。贊排班。贊進。贊叩頭。行三跪九叩頭禮。作丹陛大禮畢。樂止。禮部堂官引正副使至丹陛上北向立。鳴贊官立於殿簷下之東西向。贊有制。正副使跪。宣讀官於殿中門之東西向。宣制曰。某年月日冊立紀某氏為皇后。命卿等持節行禮。宣讀畢。又學士捧節授正使。正使跪捧受持節前引。禮部執事官舉冊寶案。冊前寶後隨行。由中道至階下捧取冊寶置各綵亭內。禮部官持節前道。校尉舉亭。前列黃蓋一柄。御仗二對。次第從御道行至太和門外。由協和門入。賜王以下文武官員坐。賜茶畢。鳴贊作樂。上還宮。樂止。正副使至景運門外捧節冊寶授內監。內監持節舉冊寶亭以次行。至皇后宮門外。皇后具禮服迎於宮門內之右侍立。候節冊寶過隨後入宮。就拜位立。內監捧節冊寶置於各案上。內女贊官贊跪。皇后跪。贊宣冊。宣冊女官就冊案捧紙冊宣畢。贊受冊。受冊女官捧金冊授侍左女官。女官跪接。恭獻皇后。皇后跪受。授侍右女官。女官跪授侍立。次贊宣寶。宣寶女官就寶案捧紙寶宣畢。贊受寶。宣寶女官捧金寶授侍左女官。女官跪接。恭獻皇后。皇后跪受訖。轉授侍右女官。女官跪接侍立。贊興。皇后興。贊行禮。皇后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。贊冊三禮畢。內監捧節出宮。皇后送節於宮門內左右還宮。內監至景運門外捧節授正副使報禮畢。正副使持節至後左門以冊立禮畢復命。次日。皇后朝上於內殿。諸王百官上章慶賀。立太子儀略同。冊妃嬪禮亦略同。但止告祭太廟、奉先殿。不御殿內。大臣以節寶冊印次第授正副使往封。皇后大冠用東珠鑲頂。服用黃色秋香色五爪龍緞妝緞鳳皇雀鳥緞。□□朝太后則十命婦引禮。十二命婦前導。二十八命婦後護。八侍衛命婦設八褥乘輿至止慈寧門外。如上朝儀。皇貴妃、貴妃冠頂東珠十一顆。妃十一顆。嬪十顆。服用鳳凰雀鳥五爪龍緞妝緞八團四團龍等緞。禁用黃色秋香色。皇太子冠用東珠十三顆鑲頂。禮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龍□□八團等緞。帶用金鑲玉版嵌東珠。皇子納妃同。朝上於內殿。皇子在前。妃次後。每跪第三叩首則同叩。亦三跪三叩首。六拜者。每次三拜。至第三拜則跪行一叩首禮。故止曰六拜也。
齊妃或云即今之崇慶皇太后。俟考。
今皇太后加上慈宣二字。十四年。平大金川。加上康惠二字。十五年。立嫻妃為皇后。再加上□□二字。十六年。聖壽六旬。又加上裕壽二字。
按國制。皇后諸妃及凡滿洲之正室皆不與漢人聯姻。前所云命婦。皆屬滿洲。
恩詔。婦人犯法除十惡外赦免。
准訪求年老良醫赴京考試。
翰林院侍講學士戚麟祥請令太醫選取生員能明張仲景傷寒論、張景岳靈樞素問、李時珍本草綱目三書者。授為醫學教授。俾其訓迪醫業之人。
考取精通者為生員舉人。部議。儒、醫兩途難於合一。宜同教授。不時考課生員。令其深通醫術。以應上選。而擇精通醫理者為教授官。恐年老良醫憚於赴京考試。先授其子弟以經歷、吏目等職。以寵其行。戚麟祥素精醫術。故有是奏。後亦不行。
上祫祭太廟。命郡王允代祭景陵。
國制。歲暮行大祫禮。按明洪武元年定禮宗廟四代各一廟。皆南向。以四時孟月祭。歲除則合祭於高廟。歲凡五享。今略同。